央行10月11日晚间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其中,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
数据一经公布,市场人士纷纷直呼“超预期”。而在此之前,各路市场分析人士虽然已对银行信贷增长保持乐观的看法,但央行数据依旧超出了此前市场预计的2.1万亿元。
多家银行获“聪明钱”加持
9月金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提振市场情绪,也让机构对持续低迷的银行股松了一口气。
今年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楼市继续调整,加上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陷入低迷,银行基本面和股价双双承压。不过央行10月11日晚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整体信贷数据表现大幅好于市场预期,券商纷纷喊出利好银行。
受此影响,银行板块迎来一波小行情。截至10月12日收盘,A股41家上市银行中,有37家银行收涨,3只横盘,3只小幅收跌。同时,被誉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近期亦在悄然流入部分银行股。
根据wind数据显示,多家银行已连续多日获得北向资金的连续金融。截至10月11日止,北向资金已连续13日净买入成都银行,连续6日净买入光大银行、江苏银行,连续3日净买入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张家港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此外,中信银行亦已被北向资金连续2日净买入。
业内人士认为,展望四季度,“基建+地产”共振将成为银行信用扩张以及市场行情的催化剂。银行业将通过精准直达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资产规模增长仍将继续,净利润亦将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风险管理仍是关键
尽管市场对银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信贷增长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但在银行息差收窄的状况下,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可以仍然保持平稳走势?
中银研究认为,净息差水平为1.94%,处于历史低点,银行业通过“以量补价”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提高信贷规模的同时实质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水平。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受益于负债成本管控,四季度各家银行的息差呈现走平。王一峰认为,在多重约束下,四季度政策利率大概率将维持不变。上市银行虽然仍有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但9月中旬以来的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将有效改善核心负债成本,国有大行及招行负债成本改善最明显。同时,资产负债重定价周期错配、地产基建信用扩张共振有望驱动净息差阶段性走平。
实际上,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引导银行存款利率下行。9月份,国有银行以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挂牌存款利率,同时同步降低了大额存单等相关存款利率,这意味着银行的负债端成本进一步下调。
此外,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非息收入已经成为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支撑。中银研究的分析指出,银行业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包括投行、理财、托管等在内的诸多中间业务 来保证营收的可持续性。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有力支持了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的提高。
中银研究预计,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回归常态化,或将维持在5%左右。
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情况,业内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信用扩张推动风险缓释,资产质量压力或触底企稳。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运行。截至8月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较二季度末提升3BP,同比下降10BP。
“总体看来,稳定经济大盘对于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阶段性信用扩张有望推动风险逐渐缓释。”王一峰表示,现阶段“保交楼”资金缺口仍大,但增量流动性或持续注入,房地产政策持续转暖,有助于缓解涉房类融资资产质量压力。同时,经济回暖有助于修复微观主体受损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帮助控制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风险。 姜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