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会触动资本市场的神经。7月初,央行出人意料地连续减少逆回购规模,资金面呈现净回笼格局。而A股也从3400点应声而下,市场上一度弥漫着“放水牛”结束的观点。
那么,最新的货币政策又是怎样的呢?周三,央行公布7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7%,与上月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4.45%,也与上月持平。而在7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2.85%不变,由于当日有3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MLF到期,故央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数据显示,央行已连续4个月等量平价续作MLF。
在目前基准利率很难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央行更多的是利用中短期货币政策工具如MLF对市场流动性进行调整。即便是在7月初央行净回笼资金的背景下,市场主流观点也是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要“看价不看量”,因为MLF灵活性很强,是中短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天可以回笼几千亿,明天就可以释放几千亿流动性。这也是为什么A股在随后又逐渐走强的原因,因为利率始终没有多大变化,而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又在不断大幅加息,相应而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就显得相对比较宽松。
如何去研判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呢?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通胀较低,预期保持稳定,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主流机构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会更加灵活,流动性相对宽裕的市场预期不会发生改变。
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0.4%,这种情况是近几年比较罕见的。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会更加激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重新走向正轨。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面对高达9.1%的通胀率,为了经济增长也在不断调整货币政策,此前9.1%的CPI数据出台后,舆论一致认为美联储将激进加息100个基点,但最近几个美联储的大佬都表示未来加息依旧可能只有75个基点。至于原因,还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而且这种相对鸽派的声音一出,美国股市又开始大涨。
而我国价格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CPI同比仅上涨1.7%,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货币政策不会发生转向,那么资本市场上涨的基础还是存在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