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后,保险业也迎来了专属的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近期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当前行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防控金融风险、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需求,在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和远景。
加强农险、养老健康领域标准建设,支持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民生
在标准化助力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根据《规划》提出,要推动农业保险标准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规范农业保险服务流程。结合物联网、遥感、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技术应用,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提升保险服务“三农”质效。同时,《规划》提出,要促进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保险标准供给,加强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领域的标准研究,促进保险标准和科技标准的衔接。《规划》还要求加快完善绿色保险相关标准建设,并加快保险资产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行业资管业务统一标准。
对于农业保险标准的标准化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分析指出,从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农业保险第一大国。保险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规范农业保险业务流程,有助于推动农业保险更好地发挥支持与保障作用。
在保险业服务社会民生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养老和健康保险领域标准建设,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制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促进保险机构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同时,推动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领域标准建设,积极开展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领域的标准建设。此外还需加强巨灾保险标准建设,制定巨灾分类和巨灾保险产品规范,提升应对巨灾的社会保障能力。
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标准支持保险业服务社会民生的作用不断加强,比如,行业发布了《电子保单业务规范》《保险业车联网基础数据元目录》等标准,对提升保险效率、降低保险成本、便利保险消费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防范风险是保险业永恒的主题。在标准化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规划》提及,要加强对保险业风险的监管支持能力建设,完善保险业监管数据体系建设,加强数字监管、智慧监管能力建设,推进保险业风险监管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推动保险业风险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保险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在加强保险反欺诈标准建设和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建设方面,《规划》指出,制定针对不同欺诈手段的检测技术规范,增强快速检测能力,减少欺诈造成的损失。并研究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体系。配合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双录”等监管要求,制定细化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保障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谈及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的背景,《规划》表示,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行业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逐步凸显,部分重点公司、重点领域面临的困难与风险不容忽视。张俊岩则认为,保险欺诈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侵蚀了保险机构效益,而且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损害了行业形象,破坏了市场秩序。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测算,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在某些具体领域这个数字会更高,伴随欺诈案件而来的是保险机构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消耗。
张俊岩进一步指出,加强保险反欺诈标准建设,通过数据积累和风控布局,有助于在核保环节发现并防范逆选择人群,让真正有保险需求的用户得到保障。标准化建设也有利于产品的持续创新,从保障责任设计到产品定价都会更加精准。
数字化转型是保险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标准化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规划》提出,未来会加大保险科技技术标准供给,在保险科技领域加强行业标准供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物联网等领域制定相关应用标准。同时,推动保险中介行业标准化,促进中介业务数据质量提升。并加强保险业基础通用标准建设,制定保险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促进数据的安全保护和交流共享。
《规划》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保险业在治理、文化、业务、技术等方面面临着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的挑战。保险业既要主动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也要面对保险业务价值链重塑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记者陈婷婷李秀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