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今年前2个月,全国投资增长12.2%,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

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1—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稳中向好,1—2月增长8.1%。

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发力。财政资金早发力的带动效果明显,今年1—2月,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1—2月增速较去年全年明显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激发民间投资积极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工作做了明确部署,要求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介绍,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今年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例如,出台了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孙伟表示,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民间投资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孙伟认为,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升投资效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 孙伟表示,项目将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可使用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3月份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接下来,要加强资金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今年可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我们将指导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协调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介绍,制造业投资实现良好开局,1—2月同比增长20.9%,高于2021年全年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据测算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度达60%左右。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经济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挑战,也给制造业投资带来压力。”霍福鹏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此外,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的同时,注意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程序,防止‘未批先建’‘边建边批’。”欧鸿说,还将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记者 刘倩雯)

标签: 全国投资增长 良好开局 基础设施投资 稳中向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