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国内经济金融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促进了支付产业持续向数字化升级,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银行提出加快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并作了部署安排。

数字化给支付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日前在由中国银联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21金融科技锦绣论坛上表示,数字化首先对产业变革的认识带来挑战,数字化推动支付市场的环境和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关键。

专家表示,基于科技、知识、智慧的投入,有助于高效、透明、低成本和全覆盖地服务实体经济,用好用足金融科技这个动力引擎和基础台,提高金融服务的绩效,让金融创新发展成果公地惠及普罗大众,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构建产业资源共享

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国内经济金融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促进了支付产业持续向数字化升级。年来,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动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企业优化以及模式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邵伏军称,中国银联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的优先战略选择,不断加快转型的步伐。例如,打造数字化业务产品,将银行业移动统一支付APP、云闪付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目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3亿,2020年8月银联和商业银行一起推出了数字银行卡,作为银行卡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联合28家商业银行发行了38款5G数字银行卡产品。今年6月份,银联又推出了统一的数字收银台,实现了云闪付APP、银行APP和行业APP的互联互通。

此外,强化科技数据能力建设,去年9月银联发布了金融级的银联云服务,打造并升级了银联云生态。目前已经推出了82款云产品,已经服务了200多家内外部机构,强化数据+的理念,大数据台服务器扩充至4200台,与17家全国银行,6家区域银行,以及13家其他市场机构开展了60项数据项目的合作。同时,升级清算的系统能力,启动建设以数字化服务体系和支付能力为目标的银联第三代系统。

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例如,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能力要进一步增强,数字化基座需要加强,产品服务需要转变,新的生态需要构建,这些不仅是银联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支付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的共问题。邵伏军强调。

要解决好以上问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探索数字时代新型合作关系,构建产业资源共享台和丰富的生态层次,实现合作共赢,共生共赢。二是探索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布式架构转型,共同建设金融算力共享基础设施,实现机构间算力的互联共享,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着力解决数字鸿沟。三是持续研发推广基于卡机和账机全链路数字综合解决方案,支持产业数字化、场景化、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能力提升。该上述人士表示。

智慧计算与实体经济融合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一直走在产业数字化的前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技术正在全面赋能金融业务,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越来越坚实,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在向高效、边界、精准、个化转变,也对金融科技提出更高要求。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计算就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应该说智慧计算既是数字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智慧计算越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智慧计算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孵化新模式,催生新业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无人机在智慧农业的应用,无人智能人在制造业的应用,无人车以及线上系统在流通行业的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支付,基于机器视觉、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的智能客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精准营销,基于深度机器学和智能决策模型的智能风控,都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和安全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当说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算力已经成为核心的生产力,尤其是当前大模型、多模态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算力来满足。王恩东称,上个月浪潮发布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观巨量模型,参数量高达2457亿,去年的数据规模达到5000个GB,完成单层模型训练需要消耗的算力大约为4095个PD,同时算力的发展还面临着计算场景复杂化、多元化和生态离散化的挑战,因此传统产业智能升级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绿色节能、超强算力、多元适配、可持续的算力基础设施,以算力来驱动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支持各种智能服务应用,让算力成本更优,智慧化效用更大,更好地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

新型数字化经营生态

夯实技术和数据基础,筑牢建设数字化金融的底座。数字化金融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撑,需要弹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敏捷高效的技术和业务架构。

打造新型数据服务能力,构建发展数字化金融的核心。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不是目标,业务创新和模式转型创新才是目标,利用数字技术,形成对银行金融业务的转化设计能力,为各业务生态发展注入有广度、有深度、有速度、有精度的新型数据服务,不断推动数据资产化、数据业务化、数据服务化、数据产业化,是发展数字化金融的核心路径。

吕仲涛表示,工商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对内深入推动数字资产化,提升持续升级数字中台,以应用场景为驱动,以业务赋能为目标,构建企业级数据管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三大能力,建设高效智慧开放共享的数据服务体系,提升有序整合,标准统一,通用共享和灵活高效的数据公共服务能力,在数据资产布局方面,全力推动行内外数据高效集成处理,构建以天然层、聚合层、萃取层为核心的数据分层体系,实现全业务、全集团、全类型、全来源的内外部数据融合,在标准化数据服务方面,构建可复用共享的客户画像,风险评价,智能推荐等智能数据服务。目前赋能1000余个业务场景,实现了跨产品、跨业务领域的共享使用,更好更快地满足全行智能化转型需要。在支持业务自主灵活创新方面,随着业务分析系统需求的日益旺盛多样,传统报表展现模式无法满足需要,工行推动报表研发等展现向数样分离、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方向发展,支持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的方式灵活便捷地自主定制报表,报表研发周期缩减为4个小时左右,快速满足业务人员实时分析、智能交互、灵活决策的需要。

标签: 国内 经济金融 数字化时代 要潜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